從狂熱的純電動技術,轉向以節省和替代燃油為目標的各種節能技術共同發展,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路徑正在回歸理性。“在全力發展純電動汽車的同時,過渡期一定要抓好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在9月4日召開的“2011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強調。這意味著,混合動力汽車從被邊緣化的地位,重新被放置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也將有可能獲得比現有政策更多的扶持和市場機會。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在一次又一次“馬上要出來了”的預期中,遲遲沒能登場。新消息稱這個規劃也有可能不出臺。
規劃草案提到,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占乘用車年產銷量的50%以上。而在科技部的電動車規劃中,2015年將實現100萬輛的保有量,到2020年將實現年產1000萬輛電動車的規模。為了實現這個宏偉目標,科技部將拿出1000億元用于補貼電動車研發。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理性
自去年10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下稱《規劃》)發布征求意見稿后,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擱淺”。有業內人士猜測,《規劃》遲遲未能出臺的原因,在于各界對新能源汽車的定義一直有爭議,由此導致各部門意見不一。對此,在2011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蘇波進行了澄清:“近日媒體對《規劃》報道有失偏頗,尤其是認為《規劃》遲遲不出臺,是由于*各部委的意見不一所致,但我可以告訴你,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對《規劃》的意見高度一致。”
而對節能與新能源的待遇,《規劃》可能要做出調整。蘇波表示,新能源汽車要加緊開發,但目前技術不成熟;作為過渡期的混合動力車,即節能汽車也要加快發展。“目前*各部委正在協商,還要繼續支持節能汽車的發展,但節能的指標要有所提高。”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向記者透露,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近期不會出臺,甚至有可能不再出臺了。他表示,新能源產業規劃目前幾個部委已經討論過,但是什么時候審批尚不能確定。“現在有一些大的方向、目標都沒有討論清楚,因此可能需要再等待一段時間,也有可能不出臺了。”
有業內人士表示,《規劃》之所以一拖再拖,是因為要對一些量化的指標要重新審視,終出臺的《規劃》是一個比較謹慎的版本。對于敏感數字已經進行了較大程度的弱化。在終公布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