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電動汽車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7.85萬輛,同比增長3倍。而電動車的發展和普及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正因為如此,國務院現在出臺新的指導意見,促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超過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根據2020年的總體規劃,需要充電的新能源車要達到500萬臺,如果這500萬臺新能源車要按照1:1的比例去普及,充電樁的數量應該在450萬個以上,充電站的數量應該達到12000個,這和現在的實際情況還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因為國內現在只有3萬個充電樁,大概需要在5年內每年建設50萬個,甚至更多,才能達到國務院規劃的要求。
“充電難”如今已經成為了制約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主要瓶頸。充電樁是新能源汽車的基礎配套設施,但處于極度的“供不應求”。政策提出了充電樁建設的低下限值,即《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到2015年左右,在20個以上示范城市和周邊區域建成由40萬個充電樁、2000個充換電站構成的網絡化供電體系,預計總投資在600億。
市場對充電樁基礎設施的需求更大,2015年新能源汽車基本產業化,純動力汽車和插電式汽車市場保有量至少達到50萬輛,2020年新能源汽車超500萬輛,按充電接口與新能源汽車數量比例不低于1:1,一輛車對應1個慢充、0.2個快充計算,2015年對慢充和快充的市場需求至少有50萬和10萬個。可以預見,充電樁在短期內迎來爆發式增長,且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建設互為正反饋,充電設施和運營巨大的投資機會來臨,充電設施市場預計達到千億元。
業內普遍預期,隨著充電設施建設指導意見出臺,補貼政策和充電樁國標也即將出臺,困擾充電設施建設標準不統一以及運營服務模式不清晰的問題將因各大企業加快進入并進行平臺化運營。隨著充電樁市場的爆發,“樁聯網”不僅將帶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且在汽車維修、租賃及支付等方面將給行業營收帶來很大想象空間。
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8月份汽車產銷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3.5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121輛和12085輛,同比分別增長3.8倍和6.1倍。充電網絡價值巨大。按照500萬輛新能源車,充電網絡利潤空間為558億元,其中充電服務費325億元,增值利潤空間233億元,預計稅后凈利潤130-150億元,市場占有率30%以上龍頭公司可以超千億市值。
新模式助力充電樁普及
行業人士分析指出,隨著充電樁市場的爆發,“樁聯網”不僅將帶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且在汽車維修、租賃及支付等方面將給行業營收帶來很大想象空間。
采用“以點帶面”的方式推進充電樁建設,以“集中快充、分散慢充、矩陣布點、柔性充電”的發展策略,初期以出租車集中式快速充電站為突破口,采用充電設施與停車場、停車位相結合建設的辦法,在核心城區、主城區或人口密集區、建成區依次推進充電設施建設,終形成覆蓋全市、布局合理的電動汽車充電“樁聯網”,為新能源社會車輛提供全方位的充電服務。
未來,電動汽車車主將可以通過“樁聯網”平臺實現“車、樁、電網、支付系統”的信息整合,奧特迅希望通過這種“互聯網+”的方式來推進電動汽車的推廣,進而實現充電樁的快速普及。